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載體。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過程中,我們要厚植城市底蘊,提升發展內涵,積極發揮好“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韻、以文興業”的多方面作用和價值,加快“港產城文”融合發展,讓人文之光閃耀在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建設的全過程。
一、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要從高處統領
文明典范之都建設,從來不是單打獨斗、零敲碎打,同樣需要系統性思維、整體化籌謀,要放在全國、全省、全市的高度和視野去推進這項工作。其一,把寧波的文明典范之都建設放在全國的發展大局中去考慮。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政治站位高、發展視野寬,題目中就明確提出“胸懷兩個大局 服務國之大者”,從全球全國的大格局中去審視寧波的城市地位、戰略定位、發展方位。文明典范之都建設也要有這樣的政治自覺和廣闊視野。當前,寧波要繼續發揚爭先進位的拼勁,把文明典范之都放到全國的大舞臺中去比拼,率先建成全國文明典范之城,為全國的文明典范城市建設提供“寧波范本”。同時,要不斷擦亮“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城市品牌,讓寧波不僅成為“文明中國”的一個典型縮影,也成為全世界了解“文明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讓廣大人民群眾透過寧波看見中國文明的高度和廣度。其二,把寧波的文明典范之都建設放在全省的發展格局中去考慮。在2021年6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浙江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打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強省。2021年9月省委又提出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無論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還是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都是題中之義。因此,寧波要充分展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風采,以文明典范之都打造積極助力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動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建設,在全省的發展版圖中貢獻寧波領跑力量、書寫寧波精彩篇章。其三,把寧波的文明典范之都建設放在全市的發展規劃中去考慮。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打造“六個之都”的具體目標和聚力“十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在“港產城文”的融合發展中,城市文明既要擔當起主體責任,也要充分發揮好對港、產、城的引領支撐作用。因此,要不斷推動城市文明建設密切融入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
二、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要從細處入手
正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進要強調落細、落小、落實一樣,文明典范之都建設也是要找準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著力點,下好“繡花功夫”,從細處入手,從小事做起,讓人們在實踐中去感知和領悟。其一,著眼“小家庭”,深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社會這個大結構中,家庭是其中最小的單元,所以我們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但家庭也是至關重要的單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其二,著眼“小娃娃”,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大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他們身上,寄托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今天的一代未成年人,幾年十幾年以后,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他們的奮斗中實現。要細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體系,落實“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黝}活動,逐步完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學校和其他陣地為主的“1+1+X”寧波模式。其三,著眼“小事情”,深入開展“文明好習慣養成”計劃。當前,文明城市測評的標準越來越細化,從2021年版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來看,與2018年版相比,測評項目數量有所精減,但測評內容更加完善,其中有近70條測評標準進一步細化豐滿。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較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文明細節的較量,因此,我們要從生活細節中去培育文明好習慣,深化“垃圾分類”“文明就餐”“文明交通”“隨手志愿”等系列實踐活動。
三、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要從短處補足
寧波所要打造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一體發展、相互促進的“全域文明之城”,但目前,相比較城市文明而言,農村文明還是一塊短板。要充分結合城鄉發展大融合的良好契機,構建寧波城鄉全域文明新格局。其一,不斷深化農村文明陣地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禮堂、鄉村圖書館(農家書屋)等鄉村文化陣地建設,真正推動農村文化陣地成為集思想道德教育陣地、輿論宣傳陣地、科技普及陣地和文化娛樂陣地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地標和精神家園”。其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秉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原則,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和偏遠地區下沉,扎實開展符合農村特點、群眾喜聞樂見、形式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農村文明新風尚。其三,不斷創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形式載體。要通過藝術+鄉村、哲學+鄉村、旅游+鄉村等多種形式,走出一條欣欣向榮的“魅力鄉村”建設之路,探索鄉村文化振興新路徑,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寧波經驗、做出寧波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