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寧波市審計局“甬審青春匯”青年學習小組成立以來,通過青課堂、青思會、青年行和青志愿四種模式,廣大審計青年積極投身各個領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在全市本輪疫情期間,不少青年化身志愿者,主動奔赴基層,用一身朝氣和滿腔熱情在抗疫一線擦亮青春色彩。
“藍”帳篷下的可愛大“白”
在鄞州區408疫情發生后,局行政事業處的轉業青年韓文公同志所在小區被劃為防范區。面對社區陡然驟增的抗疫壓力,韓文公第一時間主動報名成為社區志愿者。隨后,這位一米八幾的“大個子”,穿著“緊身”的防護服,在向上直起身子就要碰到臨時帳篷“天花板”、向下防護服緊繃到無法入座的情況下,一直傴僂著腰背進行著人員登記、核酸檢測掃碼錄入等工作。與此同時,同處室的吳迪同志也在江北區文教街道雙東坊社區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從早上5:30集合開始,就全身心投入醫療物資準備、核酸檢測、秩序維護等工作,努力在疫情防控中盡己之力發揮作用。
數據核查隊里的“紅”馬甲
市經濟責任審計服務中心的張亞婕同志,在聽聞自己所居住的文教街道大閘社區社工已多日連軸奮戰在抗疫一線后,主動報名分擔工作。根據組織安排,她竭盡所能發揮職業特長,除了協助日常核酸檢測工作外,還根據上級分派的人員流調任務數據,承擔起數據核查的任務,主要對涉及本社區的時空伴隨者和中高風險地區溢出的風險人員進行流動性調查。光4月14日一天,她不斷地電話詢問、電腦登記,工作直至晚上八點,幫助核查了數據近百條。
茫茫人海中的“藍”衣天使
自3月30日海曙南門街道第一例陽性病例公布以來,局數據處選調生徐瑩同志主動報名參加該街道核酸檢測志愿服務。三天里,她每天在凌晨天光微亮時分響應集結,穿上藍色簡易防護衣,戴上防護帽,根據街道任務分派情況,先后奔赴天一家園、麗象佳苑等社區核酸采樣點,協助醫護工作者掃碼登記、測溫,以及現場的秩序維護、信息核查、場地布置等工作。在茫茫人海中,她一次次從隊尾穿梭到對首,從外圍引導到中心,不厭其煩地為居民講解、指引,力求為早日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黑”夜里的一點光
局財政處2020年剛入職的劉海麗同志,作為一名來自內蒙古的“新”寧波人,她早早把自己置身于寧波本次疫情一線。早在4月9日,她就主動參與江北區莊橋街道寶麗名苑的核酸檢測工作,協助居民制碼、檢測。4月10日以后,她又作為固定隊員,全身心投入到莊橋街道孔家村的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因為村民的整體作息時間都比較早,所以在志愿服務的四天高強度工作中,她每天凌晨不到4點就起床準備, 4點半左右到村委會到崗待命,隨后就開始現場準備以及后續的掃碼驗核工作。她那穿著白色防護服奔波在村間小道上的瘦小身影,成為了黑夜里最閃亮的光。她說:“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在盡力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也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事情。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疫情終會散去?!保ㄊ袑徲嬀謾C關黨委供稿)